锻造高质量发展之匙 ——金鼎锌业低品位氧化矿选冶攻关记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5-04-10作者: 杨跃祥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城南东方向的凤凰山上,雄踞着一座世界级特大型铅锌矿山——兰坪铅锌矿。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兰坪铅锌矿便成为世界氧硫混合铅锌矿选冶技术研究的前沿基地。
2024年11月,经过40多年的持续攻坚,由中铝集团所属金鼎锌业主导,云南省内外多家科研院校参与,多方合力破解的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选矿技术难题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当年的工业试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工业化生产水平,技术路线、工艺水平国际领先。
前赴后继的攻坚之路
兰坪铅锌矿是我国已探明的特大型铅锌矿床和正在开发利用的第一大铅锌矿,但矿体类型多样,构造复杂,约5000万吨为复杂氧化铅锌矿,有价金属品位低,常规工艺生产成本难以消化,是罕见的世界级难选难冶矿。受选矿技术和生产成本限制,兰坪铅锌矿大量低品位难选氧硫混合铅锌矿被迫进行“边缘化”处理,在矿山露天采区周边形成低品位难处理氧硫混合矿矿堆。
如何将巨量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资源“变废为宝”,成为金鼎锌业、科研院校和一代代科技人员矢志不渝探索的奋斗目标。1978年以来,国内外20多家科研机构和企业投入超3.5亿元研发费用,开展25次实验室实验,13次工业试验,一点点打通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选矿技术路径和技术难点,为最终确定技术路线奠定基础。
关键时刻的挺膺担当
2019年,随着金鼎锌业与云南冶金一道融入中铝、进入中铜,兰坪铅锌矿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选矿研究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中铝集团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的高度出发,将“复杂氧硫混合铅锌矿选矿关键技术”列为集团科技重大专项。中国铜业、驰宏锌锗深入落实中铝集团部署要求,从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金鼎锌业抓住宝贵的历史机遇期和时间窗口,强化“以我为主、开放合作”思路,引入“赛马机制”,与中南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深化合作,开展新一轮科技攻关。
2021年,中南大学张国范教授团队经过20余年技术积淀和优化,开展“脂肪酸半工业混合药剂法”工艺试验,综合成效显著,达到工业化运用水平,为将低品位氧硫混合铅锌矿“变废为宝”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金鼎锌业及时跟进,聚焦2号、3号、4号堆存低品位矿及混合样的工业化运用开展工业试验,完成了既定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专家现场考察鉴定后作出“该技术世界领先,建议加快工业化运用”的结论。
2023年初,金鼎锌业党委敏锐把握到这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性机遇,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研究决定,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经过反复论证,该公司党委作出了加大投资开展1000吨/日工业试验的决策,联合昆明冶研院、驰宏锌锗及外部优势力量,组建精锐团队联合攻关,同步推进浮选工艺技术攻坚,顺利建成工业示范生产线并投入生产。
2023年10月7日,经过持续攻坚,金鼎锌业选矿三厂终于生产出合格的铅锌精矿产品,同步开展的生产试验成果斐然,多项生产技术指标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同期,一系列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持续完善关键生产技术指标。
2024年,金鼎锌业边试边改,持续优化调整工业试验参数,集中力量解决了多个“拦路虎”问题,工业化流程全线打通。
“产学研建”的成功模式
承担选矿药剂试验和生产任务的中铝环保云南科力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兰坪铅锌矿世界级选矿技术难题的突破,是业主方、科研院校和建设方通力合作的结果,是各单位合力攻坚的结果。”
兰坪氧硫混合铅锌矿选矿技术攻关时间跨度大,涉及技术面广,40年间先后有云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数十家单位参与开展合作和技术攻关。
2017年起,中铝环保云南科力首次与中南大学开展合作,先后在昆明开展了扩大联选试验,在金鼎锌业一选厂二车间开展150吨/日的工业试验,探索出“氧硫混合铅锌矿同步浮选技术”。
产、学、研、建各方协同发力,加快推动研究成果工业化运用进程。当前,生产和试验任务稳扎稳打向前推进,新的一万吨选矿厂也在有条不紊建设中,金鼎锌业“百亿绿色铅锌标杆企业”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金鼎锌业党委书记、董事长赵雄宇充满信心地说:“未来,我们将继续践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念,以新的技术路线引领技术创新,为科技强企和绿色矿山建设铺平道路。”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