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成众 星火燎原 ——凉山矿业改革转型高质量发展侧记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4-10-23作者: 国彩 黎佩佩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山高路远但见风光无限。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的凉山矿业,每一载都有墨香染指岁月的前辈卸下战袍,亦总有新星带着春天的气息,悄然融入这个企业,开启晨光微露的序章,铺就辉煌历史的长廊。

云山深处,落凼艾萨相辉映

凉山矿业成立于2001年,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会理市、凉山州乃至四川省重要有色金属企业,连续多年实现盈利,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落凼矿山是从历史中走来的露采矿山,60多年来有力支撑了凉山矿业的发展。矿山年轮烙印着几代矿山人的红色基因,凉山矿业采矿厂、选矿厂一代又一代员工沿着老一辈矿山人的足迹勇往直前:露天矿山储量增加,服务年限延长,荣获中国铜业资源增储奖,露井联采实现资源接替。选矿厂铜精矿品位稳定在24%以上,铜回收率达93%以上,选矿经济技术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凉山矿业冶炼厂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只“翅膀”,投产试车以来,却一度深陷连年亏损的困境。2020年至2023年,300多名冶炼人不负韶华,追逐梦想,不负期望,谱写了一段段艰苦创业的佳话。冶炼厂排放现场红光闪现,铜水倾泻,电炉、转炉、阳极炉满负荷运转。经过持续的技术创新改进,如今,冶炼厂艾萨炉炉寿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适应高杂原料方面经验、能力远超同行,“以杂固杂、以杂除杂”工艺控制模式的运用不仅加大了高杂铜精矿消耗量,还大幅提高了副产品收益。

绿染矿山,我们做到了!

“以前废石堆积,一眼望去光秃秃的,从来没想过这里能蜕变成员工的后花园。”一名老员工说道。

拉拉铜矿西排土场是在长期以来的采矿生产中形成的,总面积达0.77平方公里。为有效消除安全和环境风险隐患,凉山矿业用3年多时间对其进行系统治理,并在治理实践中探索形成了“先行试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整体推进”的治理方法和“边坡基础治理+基质改良+植被复绿”的生态修复经验,为国内排土场治理提供了参考和实践经验。该案例于2022年12月荣获中国文化管理协会“绿色强企优秀案例二等奖”。

拉拉西排土场治理工程只是凉山矿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凉山矿业先后对已闭库的杨门箐尾矿库、小打鹅尾矿库、新厂沟尾矿库进行复绿、复垦,经地方政府组织相关单位验收后完成销号。凉山矿业还对目前在用的绿房箐沟尾矿库进行重点管理监控,强化安全环保管控,对各堆积子坝全面恢复植被和生态重建,其典型做法成功入选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和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共同组织编制的《四川省生态环保技术2022年度白皮书(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领域)》,成为金沙江生态环境保护先行示范典型。凉山矿业拉拉铜矿于2019年正式进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点滴星光,“新中铝”建设热潮涌动

凉山矿业在“做大资源、做强矿山、做优冶炼”征途中的辉煌,离不开一群群幕后英雄的辛勤耕耘和默默付出。

艾萨楼八楼主控室,凉山矿业冶炼厂技术员李建春目光灼灼,右手直指DCS操作界面,与身边同事交流。扎根技术一线的他,始终践行“技术员只有到最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才能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自我价值”理念,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一马当先。发现配料工序设备给料不流畅、配料不稳定极大影响熔炼工序效率问题后,他带领团队“驻扎”配料仓,不断试验、改进,将配料合格率从86%提至98%以上,为稳产、提升产能提供坚实的原料保障;当发现入厂原料结构大幅变化导致原料含铜量持续偏低时,他查阅大量资料,摸索出“将原料中铅、锌等杂质对砷元素进行固化富集、变废为宝”的新路径,节约了大量的原料成本,增加了副产品收益,2020年创效3000余万元,推动冶炼单元实现了从亏损到盈利的华丽蜕变。

创新守业的故事还在延续,“新中铝”建设热潮涌动。一代代凉矿人薪火相传,创造了企业的繁盛,将生机活力燃遍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纵贯的川南第一镇,点滴星火,显燎原之势,亦终成燎原!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