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企业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国有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助推竞争力提升的思考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2-09-14作者: 张安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社会上思想活跃、观念碰撞,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媒介日新月异,我们要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创新内容和载体,改进方式和方法,使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国资国企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要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创建世界一流企业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教育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和重要保障。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基层党组织增强凝聚力和带动员工群众完成工作目标、创造美好生活的主要途径,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体现。

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能够给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能够给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新时期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问题

一是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认识不清晰。企业在追求更高经济利益时,领导者容易轻视和忽略精神文明建设;管理人员在追求生产经营目标时,容易淡化精神文明建设;员工注重个人收入和工作付出时,容易把精神文明建设当作负担等。

二是未建立长久稳定的精神文明建设机制。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未及时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机制,包括制度不健全、人员不固定、场所设施不全;精神文明建设在部分国有企业发展慢、格局小、受限制、形式主义多,阻碍了员工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

三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方式与时代接轨有差距。部分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方式方法单一,不能吸引员工主动去学习、去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时间、经费、场地受限,造成相关活动吸引力不足、员工群众参与度不够;精神文明建设与时代发展结合不紧密,多是被动传输资料、发布信息等。

精神文明建设转换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国有企业要贯彻落实好党的理论,使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相互促进,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不断提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建设格局。

一要坚定政治站位,提高思想认识。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以精神文明建设助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发展的理念,以身作则树立精神文明榜样,引导全员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以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凝聚人心、汇集力量,增强员工群众爱国、爱企、爱岗的热情。全体员工要树立“从我做起”的理念,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创造美好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巩固完善机制。企业要尊重理解员工需求,制订精神文明建设发展规划,完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把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和员工工作生活。党员干部要认真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摒弃和杜绝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加强人文关怀,以优良的精神风貌感召和引导员工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三要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发挥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培养党员干部适应新时代要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强化管理人员工作职能,在提高员工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上下功夫,在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环境和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质量上下功夫,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影响力;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人们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运用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媒体传播文明理念,为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力量和道德滋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国有企业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强化和创新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塑造卓越的企业精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助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