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到“智造”——中铝股份以数智化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2-08-22作者: 张睿屹

作为传统行业,铝工业如何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中实现华丽转身,这是行业之问,也是时代必答。近年,中铝股份坚持以数智化驱动、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化赋能,深入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打造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引擎,实现了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双提升。

数智化驱动  展现价值创造新作为

围绕“12337”发展战略,中铝股份制订了以一个数据标准体系为核心,项目、运维两级管理体系为支撑,智能工厂建设、工控网络安全、互联网络安全三个管理规范为指引,统一经营管理、生产管控、供应链系统、数据中台四个平台为主体的“1234”行动方案,全面建立数智化管控体系。

智能化建设,催生了激发转型新能量。中铝股份经营管理平台(ERP系统)建设投用14年来,已形成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业务覆盖范围涵盖销售、采购、库存、质检、成本等日常经营管理的核心业务。通过近年持续的信息化投入和智能化升级,ERP系统现已成为中铝股份的核心业务系统,实现了所属企业全覆盖。系统内各层级上线单位达到113家,业务与财务一体化在系统内高度集成,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实现了有机统一,管理水平和效能显著提升。

智能化平台,搭建了多元发展新通道。2021年,中铝物资专业打造的为中铝集团成员企业和有色金属行业用户提供标准品、低值品采购的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铝约益采”上线,搭建起开放式、充分市场化竞争、价格透明公开的互联网采购平台。截至今年7月底,“铝约益采”平台累计交易总量已突破15亿,涉及结算企业达220家。

数字化转型  实现精益化管理新变革

中铝股份基于卓越技术中心数据服务平台初步建成生产大数据中心,是推动公司智慧生产及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铝股份组织郑州研究院申报的“铝工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与应用”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

今年5月,中铝股份卓越技术中心生产管控系统(一期)上线试运行,通过提升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来实现精益化管理变革,标志着管理模式由人工驱动型向数字赋能型转变。

卓越数据中心涵盖了矿山、氧化铝、电解铝、炭素、能源等产业链各流程和多个专业领域,实现了生产数据标准化接入和数字化解读。专家可以通过远程诊断及咨询,提供系统成套的解决方案,同时凝练重大共性科研课题,使传统技术问题有了数字化解决的新通道,还能在破解难题的同时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人才。

在中铝股份本部层面,数字化赋能成为统一管理标尺和模式的助推器,通过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集中一贯制管理实现了进一步提升,实现了数据资产化和数字经济化。在企业层面,数字化管理模式成为改革成果“放大器”,成熟技术成果和“五标一控”“三化一提升”成功管理模式得到准确复制推广,数据资源、技术成果和管理模式实现了高效共享,绿色低碳发展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数据化赋能  打造管控体系新模式

中铝股份以安全高效、优质低耗、清洁环保的智能工厂建设为切入点,以数据驱动打造实时互联、高效协同的数字生产管控体系,实现生产运行集中远程控制和数字化、可视化精细管控,促进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资源利用率不断提升,生产效率明显提高。中铝股份首批重点打造广西华昇、包头铝业、云铝文山3家智能工厂试点示范企业,之后将分批次在全公司推进。

2021年11月,中铝股份首个智能工厂试点项目——包头铝业及内蒙古华云电解铝智能工厂项目通过评审验收。通过设备、信息系统数据上云,该智能工厂实现了电解生产管理与进度跟踪、生产排程与生产派工、物流管控、设备管控、生产全流程追溯、质量管控、视频监控与工厂可视化管理等功能,在生产制造、运营维护和经营管理等环节实现透明化和精益化。项目投产后,该企业每年可节约人力成本1770万元,节约用电成本1054万元,增加氧化铝成本收益1100万元,增加氟化铝成本收益445万元。

今年5月,广西华昇智能工厂示范建设项目通过评审验收评审。项目投产后,实现控制室集中程度93.8%,全厂综合自动化覆盖率达90%,劳动生产率提高1089吨/人·年,同比提高18.8%,多项工艺指标明显优化。6月,云铝文山智能工厂示范建设完成验收评审。项目投产后,劳动生产率较设计提高226吨/人·年,实现了环保监控全联网,安全监控率达90%以上。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