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底气提胆气正风气——企业纪检干部“接地气”工作方式感悟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22-08-10作者: 余宁

作为一名有16年纪检工作经验的老兵,笔者在企业纪检干部为什么要“接地气”,如何“接地气”,怎样才能接好“地气”方面有一些认识,现与大家分享。

企业纪检干部是党的干部,党的干部就要遵从我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深入职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了解情况,真心实意为职工办事。

企业纪检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党内监督工作,纪检干部的主要工作是监督执纪问责。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逐步深入,纪检工作扎实开展,党风、政风得到了极大改善,广大职工对纪检干部的工作给予了极大支持。但由于部分职工对纪检干部高高在上、口大气粗、不接“地气”的做法不予配合,使得一些问题不能及时发现,执纪问责成了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基础,是纪检干部的基本职能。企业纪检干部只有经常到被监督单位了解职工的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关心职工冷暖和疾苦,与职工心贴心,职工才能放心地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线索向纪检干部交底。企业纪检干部不是所有专业的行家里手,政治监督、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明察暗访都需要采用“接地气”的方式,放低姿态,沉下心去,带着感情,怀着责任,与最知实情和眼睛雪亮的一线职工交心交谈,了解职工的所需所盼,而不是随意指出职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执纪是纪检干部的核心工作,监督是执纪的前提。企业纪检干部只有深入存在问题的基层,赢得干部职工信任,方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才能保证执纪时不出现偏差或少出现偏差。

近年,宁夏能源纪检队伍在执纪中查处了一些违纪人员,政治生态逐步好转。以宁夏王洼煤业为例,该企业查处了一些在职工身边的“微腐败”现象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正了企业风气,赢得了职工认可,及时有效地防止了“四种形态”的升级,对党员干部也是一种关怀和保护。

问责是纪检工作的关键。问责和执纪相互补充、各有侧重,执纪是对违反党纪政纪的一种处分,问责是对失职失责的一种责任追究。要达到精准问责,也需要纪检干部“接地气”,做到明察秋毫,该问责必问责,传递压力,警示更多人。

党中央要求,纪检干部必须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锤炼过硬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以党性立身做事,刚正不阿、秉公执纪、谨慎用权,主动接受党内和社会的监督,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如此的高标准、严要求,纪检干部如何才能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用好用准执纪问责的手段约束、警示和惩处违规违纪违法行为?笔者认为,唯有用真心用真情“接地气”,方能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在党内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促使党员干部更好地干事创业。

企业纪检干部既要“上连天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论述学深悟透,加强自身修养、提升自身免疫力,筑牢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敢于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同时要“下接地气”,主动与职工面对面开展“讲纪律 守规矩”等活动,深入浅出地向一线职工讲好党纪条规,解答职工在党风廉政方面的疑惑,讲清违规违纪的代价,让职工明白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

“脚下沾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企业纪检干部要为基层职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优质服务,就要经常脚上沾沾泥土灰土,把脉民情,将纪检干部专责监督和职工监督相贯通,调准民情焦距,抓住监督重点,用实际行动诠释“打铁必须自身硬”,当好党的忠诚卫士。

企业纪检干部应经常“接地气”,了解职工的心声和现状,充分考虑职工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满意度,准确界定、恰当问责,让制度和纪律更有民意基础。 

企业纪检干部应坚持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问计于职工、问需于职工,了解民情,厚植为民情怀,增强工作本领,让党的优良作风在纪检干部身上薪火相传。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的根本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群众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企业纪检干部通过“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能使监督执纪问责更精准、更有成效,纪检工作就会得到广大职工的支持,这样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纪检干部都有正风肃纪的底气和胆气。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