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央企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来源: 时间: 2025-11-10作者: 王璐
遥望苍穹,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俯首大地,雅砻江流域首次实现两座水电站同步大江截流。
近期喜报连连的背后是国资央企作为国民经济“顶梁柱”,在国内外环境深刻变化中稳中求进的硬实力,更是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的生动写照。
展望“十五五”,国资央企将加快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更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和战略支撑作用,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更大贡献。
优化布局 向“实”求“新”
雅砻江畔,我国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建设正酣。
10月28日,该基地总装机270万千瓦的两座大型水电站——雅砻江孟底沟水电站、牙根一级水电站实现同步大江截流,项目进入主体工程施工新阶段。
看“育新”,央企产业焕新行动、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启航企业培育工程深入实施。“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累计投资8.6万亿元,比“十三五”时期有了大幅提升;2024年,中央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营业收入突破11万亿元,近两年营收贡献度提升8个百分点。
看“升级”,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正在成为中央企业的鲜明特征。“AI+”专项行动累计布局应用场景超过800个,数字化转型行动打造了智能工厂1854个,万元产值能耗、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下降12.8%、13.9%。
创新突破 两“链”相融
国资央企把科技创新作为“头号任务”,以更大力度集聚创新要素、完善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
“十四五”以来,中央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约6.5%,已连续3年超过1万亿元,其中近1000亿元投向基础研究。
更为关键的是,国资央企布局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组建了23个创新联合体,牵头479家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与诸多高校、科研院所、国企民企形成了体系布局、协同攻坚、重点突破的强大合力。
“‘十四五’以来,我们超百项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中低压变流产品、天然酯绝缘油2项科技成果中试验证平台,并实施‘知识产权15条’,形成了成果研发-孵化-应用-反馈-迭代的良性循环。”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十四五”以来该企业有效专利数突破2900件,发明专利占比提升至62%,累计开展成果转化416项,专利转化608件,产品销售额超1亿元。
改革深化 整合加力
“十四五”期间,国资央企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不断向广度和深度进军——
约97%符合条件的子企业建立了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全面实施“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考核,2025年对中央企业考核的个性化指标占比达到76%以上;强化“激励赋能”,累计推动近1000户科技型企业实施了股权、分红等激励……
“十四五”期间,新组建、设立了中国星网、中国电气装备集团等9家中央企业,以市场化方式重组了6组10家企业。一批“硬科技”企业成功登陆科创板,长江电力、中航成飞等标志性重组项目顺利实施。
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筹谋之年。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表示,要加强战略性、专业化重组,围绕强化功能使命、提升规模效益,加大力度合并“同类项”,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围绕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推动科技领军企业加强创新资源整合和一体化配置,集聚创新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围绕增强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纵向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同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摘自《经济参考报》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