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多项数据火爆二季度消费稳中向好
来源: 环球时报 中国证券报时间: 2021-05-08作者:
在出行人次以及消费反弹的共同作用下,中国迎来了火热的“五一”黄金周。文化和旅游部5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超过疫前同期水平。专家表示,出行人次最多、旅游最火、消费强势回暖成为今年“五一”假期的最大特点。
2.3亿人次出行
从北京故宫到上海的摩天大楼,再到武汉的露天音乐节,中国到处可以看到蜂拥而至的游客。人头攒动、摩肩接踵,久违的出游火爆场面又回来了。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5月5日发布的数据,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
飞猪平台数据显示,“五一”期间机票、酒店、民宿、门票、租车预订出行量均大幅超过疫前水平,全面刷新历史纪录。年轻群体,尤其是“00后”的出游是推动今年“五一”火爆的重要原因。今年“五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气候宜人、风光美好的乡间度假。“五一”期间,飞猪乡村民宿预订量同比涨幅超220%,增速超过酒店。去哪儿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出游的人群当中,“90后”占比超过50%,成为绝对主力,其中“95后”占比达到23%。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1年“五一”假期出行报告》显示,“CITY WALK”等新潮玩法的出现,带动“五一”期间城市观光类景点门票订单上涨,标志性高层建筑的观景台成为年轻游客拍照“打卡”的热门选项。另外,红色旅游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也深受青睐。携程网5月5日发布的《2021年“五一”旅行大数据报告》显示,与2019年同期数据相比,携程红色旅游景区订单量实现约375%的增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天安门广场、狼牙山等为热门红色旅游景区。
线上线下“爆发式复苏”
今年“五一”,各场景消费全面反弹,全国各大城市重点商圈人流量明显增长,线上消费也持续活跃。电影院等文化娱乐场所人流不仅大幅超越去年“五一”,而且也比2019年明显增长。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的数据,“五一”假期的前两天,全国各大城市如长沙、深圳等重点商圈人流量大幅增长,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
实体商超人气回暖的同时,线上消费也较为活跃。中国网上订餐平台饿了么发布的《2021年“五一”消费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前3天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显著,成为近五年最高。在“补偿式出游”的背景下,今年“五一”假期期间,酒店和景区的外卖订单量同比增长均在两倍以上,较今年清明假期有明显增长。同时,早餐、夜宵外卖需求与节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长,从侧面反映了消费的“爆发式复苏”。
消费回暖 经济复苏动力持续增强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近年,在国民经济“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直扮演第一拉动力的角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五成。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受到了抑制,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整体表现。所以,消费强势回暖将对中国2021年以及未来经济持续恢复起到关键作用。赵萍表示,“五一”消费“报复式增长”有消费需求被长期压制后突然爆发的短期因素,长期看,消费还将稳健持续回暖,“消费人群对未来经济预期比较乐观,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支撑着消费持续从疫情冲击中恢复。”
为加快释放消费需求,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促消费活动。
“2021年全国消费促进月”5月1日在上海启动。“第三届全国双品网购节暨2021北京消费季”日前在北京启动,百亿企业消费券面向在京消费者发放;河南省筹措6亿元以上专项资金,通过财政出消费券、金融机构贴息、商家出折扣等方式激活消费;浙江、江西、广西等地纷纷发放消费券助推消费。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此前表示,将持续改善消费环境,推动消费新模式发展。落实好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融合。
“这些促消费的政策安排,将进一步激发国人消费潜力,以促消费来扩大内需,进而拉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增长。”付一夫表示,伴随一系列政策的落地,下半年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将得到有力保障。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刺激下,二季度消费将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
作为经济增长的先行指标,4月消费品行业PMI为50.8%,与上月持平,基本回归常态化运行。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认为,随着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减弱,叠加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形成合力,部分线下消费和可选消费景气度将提升。
摘自《环球时报》《中国证券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