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稀土期货市场或许有了想象空间
来源: 中国矿业报时间: 2018-04-24作者: 管理员
□吴启华
3月3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就优化中国稀土市场定价机制、探索推进中国稀土期货市场建设等方面展开更紧密合作,进一步推进稀土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助力新兴产业,落实国家制造强国战略。
近几年稀土行业的消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整顿违法违规开采生产、产业升级企业重组、绿色可持续发展等,这些可以说都是在向内求发展、“练内功”。
从1998年实行的稀土出口配额管理政策在2015年取消。事实上,对稀土出口设置配额本来是为了防止过度开采,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但是在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为了减少污染和保护稀土资源,我国宣布从2010年起限制稀土的出口量,之后国际稀土价格上涨了好几倍。美国、欧盟和日本以我国稀土等占全球储量的比例较大,采取出口限制影响了各国相关产业发展为由向WTO投诉。直至2014年8月,WTO终裁依然做出了令人遗憾的结论,判定中方稀土出口政策违规。
痛定思痛,坏事变好事。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被认为是我国尊重市场的主动选择——既是兑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也是我国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更加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的主动选择。
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以后,我国一方面是实行了上述三方面的政策措施,加强行业管理。目前,政策措施成效正在显现,非法开采行为得到遏制,行业生产秩序好转,行业整合取得重大进展。另一方面,稀土管理上有了较大程度提高后,也为我们争取稀土定价权奠定了基础。
长期以来,我国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稀土市场供应,但也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显示,资源过度开发,导致稀土资源保有储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但是稀土价格一直严重背离价值。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除了加强行业管理,有关方面也在作市场建设方面的准备。
前不久,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上线,目前运行平稳,价格发现功能初显。此次上海期货交易所与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再次使得人们对建设稀土期货市场的作用打开了想象空间。
而就在这个当口,4月11日,日本媒体传出消息:日本在海底发现稀土资源量超过1600万吨,可供全球使用数百年。但目前的开采技术尚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所以这片稀土资源尚不可利用。在这个消息传出的前一周,新华社发布消息:我国科考人员在东南太平洋海域首次发现了大面积富稀土沉积,刷新了我国和国际上深海稀土资源的调查研究的新纪录。可见,当今各国对稀土研究利用的重视。摘自《中国矿业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