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稀土业秩序需把握三大关键
来源: 中国铝业报时间: 2017-07-25作者: 管理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信息显示,工信部稀土办公室成立了由技术、财务、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将在企业生产技术分析、原材料成分检测、财务数据分析、依法行政等方面为稀土行业秩序核查整顿提供支撑和援助。专家组成员主要来自有关行业协会、重点稀土集团、研究和法律机构。
其实,“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和地方联合查处了一批稀土违法违规案件,震慑了不法分子,促进了市场秩序好转。但受利益驱使,非法开采、无计划生产、买卖非法稀土产品等问题仍时有发生,一些地方还比较严重。
因此,国家对稀土行业的管控力度相对其他产业要大得多。近几年来,几乎每过一段时间,工信部、公安部、国土部等政府相关部门就会出台相关政策或法规,对稀土行业进行综合治理或整顿,其整顿已基本常态化。
例如,经过行业秩序整顿,稀土的冶炼分离产能已经从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但相比10.5万吨的最终产量,产能过剩的问题还是十分严重。今年4月13日,工信部公布首批稀土生产总量控制,总量保持在10万吨左右。稀土指标集中乃是大势所趋,国家对行业管控将进一步趋严。
而现在稀土办成立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进一步证明,稀土行业秩序整顿已进入密集期,其整治力度将进一步彰显。政府的考虑是,通过行业秩序整顿,出口管控,达到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那么,专家组对整顿稀土秩序需把握三大关键:
一是重点打击假借资源综合利用名义违法违规生产经营稀土的行为。对稀土企业,特别是部分贸易企业,出口量大增,出口的产品价格又很低问题。如果经过专家反复测算的合理成本价,而且矿产资源来源不明,就要进行核查,防止违法盗采产品进入流通领域,特别是出口环节。
二是建立稀土业打击违法生产的区域联动机制,以实现相关部门及时沟通信息,统筹协调和统一行动。对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和有举报线索的企业,应是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核查的重点。对情节比较严重的案件,专家组可建议政府部门明确责任人,限时办结,并在媒体上曝光。
三是通过稀土专用发票、数据共享、完善举报制度等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和实施查处。
如将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列入黑名单,限制其贷款、上市、评级、行业准入、计划指标配置等行为。通过整顿行动,进一步遏制“黑稀土”对正常市场秩序的干扰,改变稀土产品出口量增价跌的不利局面。
好消息是,整顿稀土行业秩序专家组部分成员已先期到山西锁簧稀土股份有限公司、山西同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核查。专家们分别查阅了企业原辅料采购、生产销售台账、财务报表等材料,采集了检测样品。工信部将请山西省工业主管部门按专项整治要求严肃查处核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
这是一个好的开端。在专家组此次核查中,如遇到被核查企业责任不落实、核查不细不实、政策理解不准确、案件查处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应制定相关对策措施。政府部门也应与专家组加大协调配合力度,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推进专项整顿工作,联合惩戒违法违规企业,追究不按整顿要求落实监管职责的相关单位及人员的责任。(摘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