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找老杨”

来源: 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时间: 2014-10-23作者: 管理员

“有事找老杨”

□ 木易 卢静

17年的时间里,义务帮助工友修理摩托车、电动车千余辆,各种电器设备百余台,员工们都亲切地称他为“老杨”。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第一氧化铝厂精制车间安全员杨福廷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美誉。

“做个有想法的人”

“杨师傅,我的‘雅马哈’发动不了了。”8月的一天,已经到了下班时间,第一氧化铝厂过滤工段员工刘冬成推来一辆摩托车,急出了一脑门子汗。杨福廷二话没说,返回办公室,熟练地取下一个工具袋,在楼下的空地上,叮咣、叮咣一阵敲击,没过一会就修好了“抛锚”的摩托车。

“我就是不想闲着,想做一个有想法的人,有用的人。”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杨福廷义务修车的初衷。从1998年开始,他就开始了义务修理之路。

刚开始,老杨压根没有接触过摩托车修理,有一次,自家摩托修理时过高的检修费用让老杨动了要自己学修车的念头。从此以后,老杨没事就拿着《摩托维修技术》琢磨,然后就在自家的摩托上开始试验。刚开始学修摩托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光给摩托补胎就让他绞尽脑汁。老杨是个有心人,他找到修车师傅,开始“偷学”修车技巧。

别人打牌,老杨却蹲在车间,有滋有味“鼓捣”着手里的零件;别人周末休息,老杨充满热心地帮助工友。一年下来,杨福廷不知道帮工友解决了多少燃眉之急。

为了提高修车技术,十几年的时间里,杨福廷总是买来因为各种问题别人不想骑的摩托车,只要听说谁有不想要的摩托车,就会“淘”回来练手艺,而为了练好技艺,光他自己花钱买的摩托车就有三十辆之多。

“别人实惠,自己开心”

“打电话来是对我的信任,交到我这就一定要给他修好。”这样的信念也让老杨的修车技术不断提高,他的“生意”也就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会有很多人过来请他帮忙,一开始是周围认识的,后来名声大了,素不相识的人也慕名而来。

八年前,焙烧车间员工周至临为他台湾产的光阳摩托发愁,“这款摩托不产了,配件没有,没办法!”修理店的师傅给摩托判了“死刑”。从工友那听说老杨会修理后,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杨福廷。认真检查后,老杨拿来游标卡尺量好尺寸,找来一根合适的钢管,按着损坏的加速轴套,一下一下用力挫着,初成型的轴套太过粗糙,他又找来砂轮机、油磨机对这个“半成品”进行精加工,当他装配完成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天早晨七点钟。

一到周末,也是杨福廷最忙碌的时候,有的时候甚至不到7点就来到车间,拿上工具袋,开始了修理工作。为了修好一辆车,要反复拆卸好几遍,手上、脸上到处都是油渍斑斑,因为各种难题忙到第二天早晨是常有的事。

“车子坏了,总得修。到修理店花大价钱不说,还比较麻烦。在我这修,让别人实惠,自己也有成就感。”对于自己花钱“淘”回来修理好的车,他更是大方,只要是遇到周边朋友临时没有车子骑,他就把自己修好的那些车拿出来让给别人。

“跟随兴趣,坚持到底”

清理沉降槽的三轮车坏了,送到修理厂需要开票、开证明、然后排队等待修理,前后估计需要四五天时间,但是第二天还有清理任务,怎么办?工友想到了老杨,恰逢又是一个周日,老杨利用三角支架,使用五吨重的吊链,一点一点将车头吊起来,提来清水冲洗完前叉沾满的泥浆,用扳手和锤头一点点拆卸下损坏的轴承,与此同时,自己垫钱让人买来需要的轴承型号,五个小时过后,三轮车正常运行,确保了清理任务的及时完成。

从摩托车、电动车再到三轮车,老杨的修理技术日益精进,因为爱琢磨,让他对各种电器问题产生了兴趣。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一头扎进五花八门的专业书籍里,开始学习各种电路图,字里行间,划出许多黑色标注线,页头页尾,注满了学习心得。

“电器出故障大多是开关等处接触不良,稍微修理一下就可以。”叶滤主控室的吸尘器坏了,地毯上灰尘飞扬,杨福廷主动放弃双休日,背上随身工具袋赶到现场,用了两个小时把吸尘器修好;数九寒冬,岗位上的电暖气坏了,又是他,晚饭都顾不上吃,赶在深夜来临前就将电暖气修好,让操作室里暖意融融。三伏烈日,吊扇不转了,还是他主动赶过去修理,为员工送去凉风。

“不要为了某个目的去做一件事情,要跟随自己的兴趣,只要确定了,就坚持到底。”老杨常常这样告诉自己。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