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铸成“钢”
来源: 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时间: 2014-04-30作者:
从一名普通员工到设备主操,吕刚花了1年。
从一名设备主操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吕刚花了9年。
从一名技术骨干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吕刚花了10年。
21年来,吕刚扎根生产一线,凭借坚忍不拔的韧劲,闯出了一片新天地,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4月28日下午,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在京召开会议,对机冶建材系统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电解铝厂铸造车间副主任吕刚从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世平的手中接过证书,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选择留下
1993年6月,吕刚从株洲冶金工业学校毕业,满怀着在国有企业当一名工人的喜悦,来到革命老区百色市平果县,加入到平果铝的建设队伍当中。
当时,平果铝电解铝项目尚未投产,刚到企业5个多月的吕刚就随30多位年轻员工一道,被派到贵州铝厂实习。
走进该厂铸造车间,吕刚发现现实与自己的愿望相差甚远——热气腾腾的厂房里,几名正在忙碌的工人,从上到下被裹得严严实实:戴着配有防护面罩的安全帽,穿着厚厚的工作服,手上还套着棉手套,虽然时值冬天,工人们却被捂得热汗淋漓。
“比种庄稼的还辛苦。”这是吕刚对熔铸工人的第一印象。许多学生不甘心受这个苦,选择了离开,而天生倔强的吕刚没有退缩,暗下决心要当一名优秀的熔铸工人。
这一干就是21年。21年里,吕刚学会了炉前进铝、排包,学会了虹吸进铝……从开始对铝合金熔铸一窍不通到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从学徒工干到班组长,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全国技术能手”。这些都源于吕刚勤奋好学,敢于吃苦。
从事铝锭铸造的人都知道,铸机堆垛是整个生产流程的重点。有一次,车间在堆垛时,铝锭卡住了翻转器,当班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解决难题。车间老师傅周班长闻讯赶
来,凭借丰富的经验,很快找到了问题症结。
当同事们沉浸在喜悦当中时,吕刚却异常平静,拿出随身携带的工作日志簿和笔,走到周师傅跟前,问道:“铝锭卡翻转器时,应该怎么办?”
周班长望着眼前一脸认真的小伙,笑着说:“翻转器是一个整体行程,一定要在每个行程结束之后再进行故障处理。”
吕刚认真地把解决办法记录在本子上,并将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一并向周班长请教。勤学好问的吕刚学到了比其他同事更多的知识,也得到了老师傅的认可。
由于工作出色,1996年,吕刚被任命为该公司电解铝厂铸造车间运行三班班长。
初尝甜头
当上班长,吕刚没有比过去轻松,反而更加忙碌了。每天,没到上班时间,他就来到岗位,仔细检查一遍设备。工作结束后,他总会再次检查设备,确认设备完好了才下班。吕刚说:“设备是生产的‘心脏’,它健康了,生产才能正常运转。”
为充分发挥每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上任之初,吕刚就把班里技术好、责任心强的员工找来,推心置腹与他们交谈,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成为标杆,带动整个班组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吕刚知道,除了设备正常运行外,班员整体技能水平的提高,也是班组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重要因素。为提高每一位班员的技能水平,吕刚制订了班组“师带徒”激励方案,每一位技能水平好的员工,身上都有带一两个徒弟的任务,任务完成,师徒均有奖励,任务完不成,将延长师带徒时间,并停发相应奖励。
由于设备运行良好,开机率高,员工整体技能好,产品质量高,1996年10月至1997年7月,吕刚所在的运行三班连续9个月夺得班组竞赛第一名,如今,说起这事,三班班员依然非常自豪。
爱问“为什么”
吕刚喜欢思考,工作中爱问“为什么”。在国内铝锭生产中,打渣岗位被认为是环境最恶劣、最不安全的岗位。
“铝锭表面有层渣,如果不打掉就不合格。”谈起免打渣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吕刚娓娓道来,“在高温状态下,铝液表面会出现大量的氧化膜,冷却后形成渣附在铝锭表层,需要打掉才能满足客户要求”。
能不能不用打渣?在厂部的指导下,吕刚和其他技术骨干一道,展开了科研项目《铝液铸造免打渣生产工艺的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系列调研。
最终,免打渣技术采取流程改造的方式,分别在炉眼岗位、溜槽改造、分配器改造三个环节着手,于2006年完成技术改造。
不仅如此,他还带领团队攻克了20公斤重熔用铝锭单炉多机生产技术难题,改静态进铝为动态进铝,用原铝的温度来进行重熔、精炼,减少了劳动强度,每年还节约几万立方煤气。
在设备改进、修旧利废、节能降耗方面,他提出了台包密封圈重复使用、减少除尘风机软连接粉尘泄漏等10多项合理化建议应用到生产上取得成效,他参与的《延长铝液分配器的使用寿命》等QC活动获得多个“国优”称号。
苦练成“名”
2008年11月,“中国铝业杯”第二届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西南铝举行,吕刚和其他三位同事作为选手参加铝及铝合金熔铸工组的比赛,由于刚接触铝合金熔铸技术几个月,加上过于相信自己,没在赛前做更充分的准备,这一次,吕刚没有获奖。
返程途中,吕刚暗下决心,一定要在下次的比赛中拿个好名次。
而下一次比赛,要等5年。大赛组委会规定,同一工种需要5年才能再次参加比赛,5年里,吕刚把自己当成铝合金熔铸技术的小学生,一边虚心地向身边的老师傅请教,一边买来大量的专业书籍,日夜研读,并将理论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实践。
2013年9月,吕刚再次站在“中国铝业杯”全国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技能竞赛铝及铝合金熔铸工组的赛场上,与来自全国各兄弟企业的76位选手角逐,最终,吕刚夺得了该组第一名,被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授予“有色金属行业技术能手”称号,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对于成绩的取得,吕刚说:“前后两次比赛的结果,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事情一定要踏实,要坚持到底,努力付出才会有收获。”
成为“技术能手”的吕刚,没有忘记带动身边的同事共同进步,他把铝合金熔铸过程应该掌握的关键技能,以及其他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大家,使他们得到快速成长,铸造车间运行乙班班长黄胜政就是受益者之一。
黄胜政告诉笔者,吕刚为人正直,凡事讲原则,不绕弯,“特别是安全方面,我们要是违章操作,吕主任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我们,并按相关规定对我们进行处罚。”
在技术方面,吕刚是“消防队员”。“我们车间里,哪个班的生产出问题了,大家都会请吕主任去‘救火’。”黄胜政说。
今年年初,有客户提出需要6061铝合金棒,由于此前没生产过这个产品,产品成品率一度直线下降,正当人们不知所措时,吕刚来了。他和大家一起找到了问题所在,很快提高了产品成品率。
“没有企业就没有我的今天,不管将来处在什么位置,我都会尽心尽力工作,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吕刚说。(马雁飞)
-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