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才和同事们的“夺金”之旅

来源: 云铜集团时间: 2016-11-10作者: 管理员

见习记者   王真

为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企业职工健康和切身利益,今年,云铜集团玉溪矿业公司大红山铜矿加大力度深化提质增效,创新思路,结合现场实际开展了“金牌班组”创建活动。

有了统一的工作部署及明确的奖励制度,大红山铜矿从管理层到基层,每个人都已经将“坚决打赢今年提质增效攻坚战”的信念烙在了心中。其中,该矿一选厂井下组在提质增效工作中更是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创效,从“最低处”开始

为打赢这场提质增效攻坚战,确保提质增效工作取得实效,今年,大红山铜矿兴起了“夺金”热潮。究其原因,是因为该矿被选为了云铜集团创建“金牌班组”活动矿山板块的试点,加上玉溪矿业公司相继在大红山铜矿召开了“金牌班组”启动会和推进会,更进一步鼓励了该矿各班组不断创新班组管理模式,也给提质增效工作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在这场热潮中,该矿一选厂秉承创新理念,鼓励班组及职工开展小改小革、流程优化或管理创新,采用“班组、个人命名法”,使“施家才链阀”“邱国民耐磨漏斗”“缪沅振钢球梭槽”等项目脱颖而出。

今年,一选厂井下组荣获了玉溪矿业公司“金牌班组”评选活动的优胜班组,极大提升了井下组员工参与创新改造的积极性。井下组的两个降本增效项目已实现创效5万余元,其中,单是“施家才链阀”改造项目就创效3.6万元。

安全与效益并肩而行

作为在评选“金牌班组”中脱颖而出的一选厂井下组,为打赢提质增效攻坚战,每个组员都默默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据该厂相关负责人介绍,井下组一直有个明确的概念——系统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转关系着矿山年度生产任务目标,一选厂是“大头”,而井下组是关键。为此,该组专门有人负责井下设备安全维护,但这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要面对的都是单机咽喉设备,设备维护量大且难度极高。然而,这些工作并没有让组员们望而却步,却更加激发了他们为企业提质增效工作贡献力量的信心。井下组也在多年的生产现场实践经验中清楚地知道,安全与效益同行,要取得可喜的效益,其基础就是先要抓好安全工作。

今年,井下组多次召开班组会议,决定大力开展修旧利废、清仓利库、5S管理等工作,以达到现场标准化显著提升的目的。正是在这兼顾安全、也要谋求效益的过程中,该组的矿粉改造创新项目既节省了清理淤泥的工时,也降低了有限空间的作业风险,矿粉还得到最大限度回收利用。

当然,像这样的改造项目还很多,“原矿运输胶带的动态开停机”“井口—井脚多点联动照明开关”等创意,也都是井下组职工的智慧体现。

据统计,截至目前,井下组已经提出了10余个有关修旧利废、清仓利库的合理化建议和金点子,在确保了安全环境的同时,这些创新之举帮助该厂赢得了超过15万元的经济效益。

“主心骨”的领导力

在一选厂井下组获得“金牌班组”荣誉的背后,井下组的组长不得不提——当谈到组长施家才时,组员们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为井下组的“主心骨”。今年,他更是凭借出色的工作荣获了“玉溪矿业公司精益管理优秀班组长”荣誉称号。

在班组安全管理中,施家才始终坚持“小患不除必酿大祸”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一直要求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以“严、细、实”的安全管理理念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他每月按照月度生产计划及设备设施维护周期,编制系统设备检修维护计划,系统有序地安排好生产组织中的设备检修维护工作。他常常提醒组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班组是安全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必须严抓严管、做实做细。”

井下组员工初中学历以下占多数,常规的安全培训教育对他们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为此,施家才别出心裁,创新采用了现场“手指口述”的培训方式,即每个月组织一轮次的安全培训,培训离开常规课堂,到大家熟悉的工作环境中,针对现场存在的隐患、可能造成的人机结合伤害情况、操作中的坏习惯等,以模拟情景再现的形式进行现场培训。组员们在“手指口述”培训过程中,直观感受到了平时容易被忽略的危险有害因素,切实增强了岗位安全敬畏心。

另外,作为一名党员,施家才以身示范,极大地带动了身边党员、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他对井下组所有区域进行网格化管理,并明确了每个区域的责任人和责任范围,实现了现场安全监管的双保险。在他的带领和全体组员共同努力下,井下组创下了连续758天的安全运行纪录。

附件: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中国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京ICP备16034488号-1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55

地址: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北大街62号

苹果版下载

安卓版下载